SNEC第五届囯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和装备及应用(上海)大会
日期:周四,2023年5月25日
地点: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,浦东大宴会厅5-7
时间:09:00-17:30
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、绿色低碳、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,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。发展氢能产业,对于推动源端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用和终端用能的清洁替代,构建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,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,具有重要意义。
为促进氢能产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,国家发布《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(2021-2035年)》确定了可再生能源制氢是主要发展方向。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居全球第一,在“绿氢”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。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推广,用电成本有望持续下降,从而进一步降低制氢成本。氢能具有长周期、大规模储能优势,能够带动我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,推动氢能、电能、热能系统融合一体化发展,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撑。
“第五届囯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和装备及应用(上海)大会”以“赋能‘绿氢’,助力碳中和”为主题,围绕氢能全产业链,包括制、储、运、加、用与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制造和应用为议题,展示由“绿电”转为“绿氢”的技术路线与最佳解决方案,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在交通运输、便携式电源、储能发电,以及在分布式系统中更广泛的应用。
主题一:绿氢技术与产业发展 |
|
主持人:张宇 女士,中国产业促进会氢能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|
|
上午 |
碳定价背景下氢能产业优化发展路径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 |
绿色金融与氢能项目经济性 Farhad Taghizadeh-Hesary博士 日本东海大学经济学副教授 |
|
氢能产业的投融资与商业模式 李刚 先生 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|
|
双碳背景下中国绿氢战略通道构想与能源安全 李谚斐 博士 湖南工商大学副教授、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院(ERIA)研究员 |
|
可再生能源电解制“绿”氢技术路径 俞红梅 女士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效电解制氢研究组组长 |
|
绿电+绿氢是实现碳中和的有力武器 康凯 先生 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与解决方案营销总监 |
|
碱性和PEM电解制氢比较和展望 赵奇特 先生 苏州希倍优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|
|
催化剂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 荣峻峰 教授 中国石化新能源研究所所长 |
|
上海电气绿氢装备及系统解决方案 王冬福 先生 上海电气氢能公司副总经理 |
|
水电解制氢及绿氢绿氨综合技术要求解析 柳进 先生 德国莱茵TÜV高级项目经理 |
|
大型绿电企业绿电绿氢绿氨融合发展方案分享 吉电股份 |
|
可再生能源制氢现状与展望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|
|
大规模水电解技术 蒂森克虏伯伍德氯工程(上海)公司 |
|
主题二: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与氢安全 |
|
下午 |
罗聃 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 |
氢气的储运和应用关键技术及未来发展 李星国 教授 北京大学 |
|
高容量固态镁基储氢材料在氢能领域中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|
|
携手破局四型氢瓶,助力氢能产业升级 中材科技 |
|
加氢站及相关设备防爆技术要求解析及案例分享 何梅 女士 德国莱茵TÜV部门经理 |
|
隔膜压缩机及氢能应用 北京星翼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|
|
林德大中华区氢能业务 |
|
净零碳排放愿景下的氢能解决方案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氢能事业部 |
|
氢能发展热潮背景下城市燃气行业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 |
|
氢能-钢铁低碳转型的现实与未来 宝武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|
|
主题三:燃料电池系统技术及应用 |
|
下午 |
张家口零碳氢能交通实践经验 电动汽车百人会/清华大学 |
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与破局思考 同济大学 |
|
国家电投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|
|
邵志刚 先生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研究部部长/研究员 |
|
中国燃料电池商用车发展现状及挑战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|
|
燃料电池技术的商业化探索 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|
|
燃料电池重卡商业化应用展望 潍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/潍柴巴拉德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|
|
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国产化进展及应用 航天氢能(上海)科技有限公司 |
|
裴普成 先生 融科氢能源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|
|
立足技术尖端,勇为燃料电池产业先锋 上海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|
*议程不断更新中,最终议程以现场公布为准。
联合主办单位: |
|
特邀主办单位: |
![]() |
特邀组织单位: |
|
协办单位: |
![]() |
特邀支持单位: |
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 佛山市氢能产业创新联盟 |
特邀合作单位: |
![]() |